马踏落花
当前乐虎
- 积分
- 12760
 狗乐虎
VIP贵宾
 
- 积分
- 12760
![淮阴网原创写手]() ![淮阴网优秀会员]()
|
1#
国际于 2017-6-2 21:24
|
只看该乐虎
|只看大图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马踏落花 于 2017-6-2 22:55 编辑
淮阴网散文,不属官方,不属文联,属于地方杂牌部队,没有作协支撑,更无作家级别,看上去像散兵游勇,各自为阵,却不乏神来之作,妙笔生花,成为淮水岸边的一株文学奇葩。这一点当有目共睹。
乐虎国际pt手机客户端:淮阴网文学 由文心月主持,犹如耕耘农庄,伺弄田垄,收获于丰收时,可见其间散文居多,如稻米大麦、白菜青豆,俯身即拾。涉入篇篇散文,可见倾注在笔下皆是感动,感动于情,感动于心,感动于乡土田畴,一叶一瓣,一枝一花,一滴晶莹,皆成永留心间的浓情记忆,真力弥满,展示了精勤耕战、宽厚可人的世俗风景和淮人情怀。
读罢,心中酝酿出爱乡情结,油然而生。于是,借此一隅,表露心结。
一、泥土质朴之气:乡野生活的深沉吟唱
乡野,我们的生命源头;乡村,我们的生存之所,乡土永远是我们温暖慈祥的母亲。写乡土田畴,写乡村生活,写乡情萦绕,是淮水散文最本真的情感使然。
安东老猫的《又闻槐树花儿香》,是一篇飘散着浓郁乡土气息、情有独钟的乡土散文:“唯独槐树花,清香娇嫩,花期持续时间长,吃起来清香可口,连劳累之余,坐在树下,都能氤氲在清新淡雅的香气之中。乡村饥饿的人们,槐树花的盛开,就像上苍有意安排来拯救这些饥饿的芸芸众生似的。”
想起饥荒年代,能够拥有一瓶槐花蜜,是怎样的天赐恩情?!而这种博大无私的馈赠,是平凡的养蜂人。“养蜂人拿出些玻璃瓶子,数了数,凑够每人一只,用舀子舀起大半瓶子摇一摇,放在阳光下眯着眼仔细的看看是否分的均匀,结果怎么也均衡不了,干脆牙一咬,心疼地狠下心来,给我们每人补齐一大瓶,让我们满满地带回家去。”这种“救苦救难的槐树和槐树花留下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乡野生活,菜苔园蔬,植于水土,化于心间,让人有一种亲切疼爱之感。岁月静好的《蚕豆香》便是一盆水灵灵的鲜活:“三四月,蚕豆花开放,蜜蜂总是嗡嗡叫着,在蚕豆地里穿梭,蚕豆花像极了紫色的小蝴蝶上长着黑色的脸,翩翩翻飞在蚕豆地里,却也总不飞离,很是可爱。”“胆大的同学会悄悄地溜下路队,眼疾手快地摘一个蚕豆荚,又赶紧钻进路队,偷偷剥开嫩豆荚,尝一口蚕豆,真甜。蚕豆收获的季节,孩子们喜欢坐在田埂上,抓着蚕豆荚聊天。”
乐虎把这种生活情趣尽情生活化:“夏天,揣在衣兜里,隔着衣服烫皮肤的刚炒熟的蚕豆,喷喷香,用牙咬得嘎嘣作响。捉迷藏时边跑边用手捂住衣袋生怕蚕豆被颠出衣袋,边跑边趁机摸一个丢在嘴里,嘎嘣咬一口,那是我的快乐的童年,快乐的蚕豆香。”读到这样的场景,那蚕豆香仿若就在眼前。
风舞轻扬的《香椿头》则是另一种飘香的情趣:“谷雨前后是吃香椿头的最佳时节,此时的香椿叶嫩无丝,香味浓郁。春天的菜市场里有卖香椿头的,大概一两一把,用细绳子扎好,码在篮子里,摆在显眼的位置。刚乐虎的时候,价钱很贵,一把要4、5元, 一般人家都舍不得买,实在嘴馋,狠下心买一小把尝尝鲜。”乐虎把香椿被称为“树上的蔬菜”,感受那种“味道浓烈,苦中带香,涩中有甘”,“只有经历过酸甜苦辣的人生,才能咀嚼出其中的真味”。
乡野生活,不仅见物,更见人性。浓浓咖啡的《剃头师傅――老张》,则用质朴笔法,写出一个乡野手艺人的艰辛与甘苦。未见其人,先见其物。“在他的挑子上,承载着是一家人的生活和希望。剃头挑的一头是特制的四条腿木凳,木凳像一个简易的小柜,凳中放着剃头推、光胡刀、头发剪,围布、毛刷等理发工具;一头是四条腿的脸盆架,以及搁置的脸盆、水瓶、毛巾、肥皂等。”
“张师傅那高超的刮脸手艺和“顶上功夫”,只见他下手前,总是拿着打开的剃刀,小手指上翘,动作十分麻利的在挡刀布上下翻腾,将那一匝长的剃刀挡的飞快,每当此情此景,在我的眼前,就好像是欣赏一位大型乐团的顶级指挥。”“新头、新头打三巴,不害秃子不害疤”的歌谣,让人忍俊不禁。
乡土情怀,就这般温暖,妥帖而安抚灵魂;乡野人物,就这般质朴、寻常而精神快乐,这样的乡土情怀和人物形象,成为伴随我们成长的快乐源泉和心灵记忆。清新飘逸、绵柔细腻的风情与人物,为我们展现了乡村平凡生活背后的意蕴,这种清新和飘逸,带着历史的凝滞感和厚重感,让我们捧读之后,内心会涌动着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田园牧歌之境:勃发生机的浪漫飘逸
这些带着淮水之情的文字,像芬芳的野菊花,散发着飘逸之气。他们以情系田园的审美视角,以自己对生活的记叙、阅读的思考,内心涌动着鲜活与激情,灵动与谐趣,写下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语言平实而不平淡,从容而意味蕴藉,情满而意境空灵,让人感受到一种久别的田园牧歌的气质,温暖着乡野的流年,激荡着平静的岁月与生活。
小处入手,窥见其妙,是众多乐虎的特长。
孟祥闪的《众旺园随笔》,以散淡悠闲的笔法写出乡间生活情趣:写小龙虾和小鱼的香味,写好大好甜好多水长有红红的籽的大石榴,写满目苍桑的大葡萄,刚生嫩芽一小蔟香椿,写在香椿树北边鸡笼里的大公鸡,写丝瓜、吊瓜,写小鱼塘,写柿树、杏树、桃树、梨树、无花果和梅花。笔触流动之处,皆有鲜活风景。“待到金秋,请几文友,月夜小聚,赏圆月靓影,闻桂花清香,品地产美酒,谈几章美文,岂不是人生快事哉!”“忽然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我感觉我明天应该再去移几棵菊了”。这种随笔的轻松惬意之感,传递和印证着乐虎的生活品味与追求。
情醉乡野,一景一物,浪漫情思,荡漾心头,令人遐想,令人怀念,令人回味。
一叶一菩提的《赶麦花》,有一种成熟麦香的亲切与亲情:“一望无际的麦田,被初夏的暖风撵着,碧波荡漾,蜜蜂和蝴蝶在浪尖上追着豌豆花,她们想赶在我前面闻香涉蜜。我轻车熟路,踏上那条隐于麦田间的阡陌小径,走在田间,风,暖暖地;草,青青地;香,淡淡地,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哦,是麦花的香味!”
“想起那些麦花沾衣的青葱岁月,五六岁时,和那个叫麦花的邻家小女孩,站在一墒麦田的两边,各牵着一根红线的两头,沿着麦垄同步向前,红线掠过麦花头,麦穗与麦穗之间交头接耳,花朵与花朵之间亲密接触,向我们含羞示意,感谢红娘的牵线,经过授粉的麦花,就会孕育出饱满的麦粒。”这种隐约于文字间的童真情怀,像麦花一样在田野上飘散。
“那时的心已经柔作一汪净水。闭上眼,沿着麦垄,喜悦地跑步向前,耳边听风拂过麦花,依稀,有星星点点的粉尘飘落在脸上,清清爽爽的香气沁入肌肤,心就开成了一朵花的模样,我们默默与麦花相对,麦花,开了、落了、麦穗,笑了,我们醉了。”“一衣麦花,一季灿然,一缕心香,一片永久难忘地回忆”。无法言表的意蕴,青梅竹马的缘分,被刻画得真美,真纯,真无瑕。
落雪飞鸿的《紫藤花开了》则是一幅情感细腻、勾画清晰的工笔画:“那自高而低紧挨着的悬挂着的铺张开来的千万串的硕大花穗呀,如瀑,如云,若紫霞,若绸缎,那花穗自上而下新鲜的如淡抹如泼染的浅蓝紫深蓝紫,娇艳欲滴。那盛放的花朵犹如千万只展翅的蝴蝶栖息在枝蔓间,若是清风拂来,便有了羽翅翕合欲飞的动态美;那靠近花蒂的花瓣里的那两道嫩嫩亮亮的鹅黄像是古代玉人净面后贴在额头上的花黄,清丽魅人;那深掩在如张起的风帆似的花瓣里的花房,那花房里在偷偷地酝酿着什么呢?那生命的胚珠是否成形了呢?那未开的花苞若无数面悬垂着的紫旗,展示着生命的勃发风姿。那成百上千只的蜜蜂嗡嗡地唱着歌儿,在花间或穿梭,或缱绻缠绵,或是采取花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忙得真是不亦乐乎!”
乐虎刻意营造一种语言浪漫飘逸,文字秀丽绵长的意境,使用大量形容词,激情泼洒色彩,去叩问生活,激荡内心,这种真切的笔触交织而成的甜梦般的情怀,在读者心头挥之不去,令人怦然心动。
写人物,写凡间烟火中的人,写出了人物的情思、内心、追求和向往,写出生活的哲理。
木棉花的《恋恋风情》,以旁观者的视角去描写父亲,让人读懂一位父亲的心音:“父亲应该是最懂得过生活的人。那年那月,日子艰苦,虽身处陋室,他是要在家门口开垦一小块地洒上花种,移植些野花野草种于那一小块土地上并用心伺候的。有月的时候,他会拿一支横笛站于花间,让笛声在月光下悠扬,1米8几的身高伟岸挺拔。幼时搬家几次,家门前的泥土地从未被他荒废过。一年四季小花圃里都有鲜花怒放,一同怒放的还有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这样懂生活、爱生活的父亲,让人亲近,叫人崇敬。“父亲说,家虽贫可心不能贫。人与花相近,花便与有人有缘。你若用了心,植物便长的好。”一句话中含着生命哲理。
这样的田园牧歌,具有一种情思,一种动感,一种纯粹性、本真性和灵动性。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乡土永远是我们回归的地方。伴着生活脚步,行走淮水乡野,你能真切地感受淮水岸畔风传的味道,这种味道是从大地上长出,向着天际延展,散发着永不变味的清风。
三、家园依恋之情:奔放生命的激情呐喊
在淮阴网散文乐虎中,有不少生活阅历丰富、精神追求高远的乐虎,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是淮水岸的忠实子民,对家乡有着炽热的情感,笔端表达的是一种对家乡的挚爱与缱绻,表达一种内心充满安宁、执著于情怀的身心以赴。
山谷幽兰,是从淮水岸走出去的一位乐虎,她的心长倚水岸,永贴家乡。她的散文文字清新,秀丽,端庄,委婉,有一种质朴的水灵灵的碧水气息。她的《一年又一年,归去来兮》,写出异乡漂泊二十载的游子情:“想念父母亲,只能在遥远的清梦里与父母亲见面,可是,每每在梦境里,父母亲绝大多数总是不与我说话且态度冷淡如冰,醒来总是泪打枕巾。”
她的叙说,像邻家大姐间的娓娓叙谈:“兰子,你还记得的吧,以前我和英子的四妈,我的四嫂子年轻的时候,年初一大集体放假,我们一起跟你妈妈学做绣花鞋都要吵一架,她干活比我利索,有事没事总爱说我两句,而我总是不服气,不饶她,说她多管闲事。弟兄们早就分家,各过各的小日子了,她操的哪门子闲心。岁月如风,往事如茶。如梭的光阴里,我们迎来送往着一个个日出日落……”
她的文字,充满脉脉温情,连绵不断,引导人们对生活的思索:“一年又一年,我们行进在人生的征程上,所有的庸常琐碎,在流年光阴背后,让我们在静默中成长,慨叹着“归去来兮”的重复;一年又一年,我们眷念着、怀旧着曾经清贫而又美好的过往,流水有痕,花开无声的年轮上,镌刻着我们闪亮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啊,我们追逐着梦想和信念、沉淀着是非恩怨,只愿我们的日子鲜活灵动、如愿以偿。”
她在点示着生活,以一种旁观者清的视野横扫终生:“庸碌的众生之所以渴望远方诗意的生活,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个理想的情结。一直觉得风花雪月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享受和经历的!沧海桑田不是用来走的,而是用来在天涯海角回眸一笑时感悟的!人的一生在沧海桑田面前,犹如喝杯清茶的功夫。珍惜值得珍惜的一切吧!转瞬即逝的光阴,让你我都成陌路!”
幽兰的文字,充满美好与大气,充满深情和力度。这种深情与力度,似婺水之柔,又似长山之坚,会让我们脆弱的内心怦然而动,会让我们眼里滚动着泪花。
羊羊有草,一位执着的清江浦文化怀旧者,钟情于对老清江的缅怀与追忆,写下许多珍贵的怀念文字。对老清江的记忆,实是对生活的深刻回眸与眺望。这些渗透出历史基因的文字,可作历史考据,值得回味,值得伴随,值得收藏。
他的《老清江的记忆――漫话“第一”》:“这个一中,现在叫“淮安市第一中学”,还有一名字:“淮安市成志中学”。 这“成志中学”好是好,有历史传承,但是就其校名而言,我要大声疾呼:一中的领导啊,“淮安市第一中学”的“第一”千万不要丢了!如果丢了,会后悔莫及的。这个“第一”,拿钱都难买到的啊!“第一”是荣誉,“第一”有责任;“第一”是担当,“第一”有风险;“第一”是形象,“第一”有内涵;“第一”是动态,“第一”有时效 ;“第一”有精英,“第一”有蠢才;“第一”有水分,“第一”有淘汰!最可贵的是“心中第一老百姓”……”这种呐喊,发自肺腑,发自丹田,是对家园乡土的大爱,是对家乡情感的忠诚呵护与深沉守候。当下,还有多少这样的执着与守候?!
落雪飞鸿的《永远的灯光》,是一篇温暖感人的心灵鸡汤,触景生情地想起童年的灯光:“最快乐的时光还是夜幕四垂,万家灯火时的屋内。那芦苇柴门缝隙里吹来的微微夜风摇摆着煤油灯的黄白火焰,灯下父母亲慈祥幸福的脸庞,我们兄弟姐妹阳光纯真的笑脸,我们投映在墙壁上的晃动不定的光影,这些都在我童幼的心灵上打下温馨的烙印。”
乐虎内心充满向往:“天上有好多天灯,譬如永不熄灭的那盏白日之灯,明月之灯,无数盏的星星点点之灯,悬挂在苍穹青空,悲悯地施舍明辉于沧桑多苦的人世间。我知道人世间也有无数明灯,夜晚便在万家的窗口亮着,像一只只饱含爱的深情期望的眼睛在等待每一位离家在外求学或生活奔波的孩子!到了白昼呀,那一盏盏明灯便网页进每一颗爱的心里,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它们就会温暖地为你点亮。”点亮的一盏心灯,“成了永远辉照人间不灭的灯光。”这灯光,闪动着人间最温暖的情怀,照亮人的心底。
岁月无情,人间有爱。
淮水畔,风花雪月之外,有淮阴网散文在。她表达的是一种温情的人道主义精神,一种纯朴的人文情怀,相信人间道义永存,爱伴永远,相信天地间唯有大爱最真,这才以朴质的情感捧心般地呈现出如此感动人心的文字。捧读这些炙热可感的文字,被感动的心早已将浮躁与轻俗弃之一旁,如迎鲜艳朝阳,如浴虹霓霞光,大爱荡漾,心门洞开。
散文,即是真、善、美的发现与讴歌,即是在凡俗的生活中发现鲜活的诗意。以带着淮水大地的浑厚质朴,带着长淮波浪的激荡气息,深沉吟唱婉约的生活,讴歌激情澎湃的生命,并将这种珍贵情感一层层向心灵深处沉淀。
我们的生活河流,左岸是乡村,右岸是城市。
爱家乡,爱淮水,爱,成为一种印证。
爱涌长淮成波,情动千年苍生。
这便是淮阴网散文的意趣与品味。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
![]()
文心月
|